正常女性陰道是一個典型的微生態系統,其菌群處于動態平衡,維持陰道內環境穩定。當陰道菌群的密集度、多樣性、優勢菌、陰道分泌物白細胞計數等炎癥反應指標、PH值和乳酸桿菌功能任何一項出現異常,即診斷為陰道菌群失調。
最主要的原因
陰道微生物菌群種類繁多,相互共生和拮抗,受到體內、外各種因素的影響,參與形成結構復雜的微生態系統。促使陰道菌群發生變化的原因仍不清楚,可能與自身免疫力下降、經期不潔、頻繁性交、反復陰道灌洗等因素有關。
主要癥狀
正常女性陰道是一個典型的微生態系統,其菌群處于動態平衡,維持陰道內環境穩定。當陰道菌群的密集度、多樣性、優勢菌、陰道分泌物白細胞計數等炎癥反應指標、PH值和乳酸桿菌功能任何一項出現異常,即診斷為陰道菌群失調。
最主要原因
陰道菌群失調常無明顯癥狀,大部分是暫時性的,機體抵抗力好轉即可恢復正常;當外來病原微生物增加或機體抵抗力下降,可導致疾病的出現,如細菌性陰道病、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、滴蟲陰道炎等,表現為分泌物增多,常伴有外陰或陰道瘙癢等癥狀
疾病的主要危害
陰道菌群失調時,可導致陰道對致病微生物的抵抗力降低,一旦病原體入侵,繼發感染和誘發陰道炎。若未得到及時有效得到處理改善措施,病原菌長期存在,會誘發輸卵管炎、宮頸炎、盆腔炎、泌尿系統感染等病變,甚至會導致女性不孕。
不同的病原菌有不同的臨床癥狀
為陰道內乳桿菌減少、加納德菌及其它厭氧菌增加所致的內源性混合感染,臨床特點為魚腥臭味的稀薄陰道分泌物增加,但陰道檢查無炎癥改變。
病原體為假絲酵母菌,主要癥狀為外陰陰道騷癢、灼熱痛,陰道分泌物呈豆腐渣狀或凝乳狀。
病原體為陰道毛滴蟲,主要癥狀為陰道分泌物異常及外陰瘙癢,分泌物典型特點為稀薄膿性、泡沫狀、有異味。
經常表現為陰道干澀刺痛充血,瘙癢不適,多半還合并泌尿系統疾病,多是因為卵巢功能衰竭,雌激素水平下降所造成的。
陰道菌群失調的常見原因有哪些?
長期應用抗生素,抗腫瘤藥物或免疫抑制劑:這些藥物的使用均可抑制乳酸桿菌的生長,使其它致病菌成為優勢菌,引起炎癥。
個人衛生習慣:不正確的反復的陰道灌洗、婦女的自我上藥等有可能破壞陰道酸性環境和解剖學生物屏障功能,造成陰道菌群失調。
手術外傷及分娩:可能會造成陰道粘膜完整性破壞,導致外界微生物的入侵,改變陰道菌群結構。
卵巢功能低下、老年人等雌激素水平的下降:也可導致陰道菌群的改變。
性生活及避孕方式:陰道菌群會受到性伴侶數目的影響,而性生活頻繁對陰道菌群影響不大??诜茉兴幒蛻冒踩讓﹃幍牢⑸鷳B無明細影響,而帶有宮內節育器的陰道厭氧菌的數量會明細增加。
合并疾?。焊鞣N陰道炎癥可能不同程度存在各種陰道菌群失調,貧血或者甲狀腺疾病婦女也可導致陰道菌群改變。
那些人容易患陰道菌群失調
卵巢功能下降:比如絕經后的女性,隨著雌激素減少,陰道內乳酸桿菌數量明細減少,大腸桿菌成為主要菌群,易患老年性陰道炎及其他陰道炎癥。
頻發性活動:精液為堿性物質,一次性性交后,需要8小時左右恢復陰道酸性環境,一日多次性活動及多個性伴侶可使陰道PH值增高,有利于條件致病菌的生長,增加陰道感染幾率。
長期使用抗生素:抗生素抑制乳酸桿菌的生長,使其他致病菌成為優勢菌,導致陰道微生態失衡。
其他:如陰道異物及經期衛生用品使用方法不當也可引起陰道微生態失衡。
日常預防
保持良好的個人生活、衛生習慣、忌過度對陰道清潔,平日不需要使用各種洗液清潔陰道,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即可。
合理飲食,減少高糖食物的攝入。過度攝入甜食,會導致女性身體產生大量的酸性物質,改變陰道內正常的環境,導致霉菌滋生,飲食要達到多樣化,不要挑食、偏食,讓營養的需求達到要求,從而不會引發疾病。
平時做好穿棉質內褲,以保持陰道透氣干燥;內褲單獨清洗,最好不使用洗衣機,內褲充分清洗后在太陽下晾干。
避免不必要的流產。
注意經期衛生,月經期間勤換衛生巾,不進行房事。
注意不濫用藥物,比如抗生素、糖皮質激素、避孕類藥物;不濫用婦科洗液,可能會殺死陰道中的有益菌,滋生霉菌,進而引發各種陰道炎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