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人類誕生之初,都有一個相同的家,這個家就是子宮。
子宮孕育了生命,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,與子宮相連的宮頸,卻因其生理特性極易感染HPV病毒,并可能病變發展為子宮頸癌,奪走了很多女性的生命。
放眼全球,每年數十多萬名女性罹患宮頸癌,并因此喪生。
而在我國,宮頸癌也是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之一。
這主要先從HPV與宮頸癌的愛恨情仇說起。
宮頸癌是子宮頸處細胞的異常生長。而宮頸癌的主要致病原是HPV(人乳頭瘤病毒),幾乎所有的宮頸癌案例(約99%)都與高危型別的HPV病毒持續感染有關。
1980 年,德國科學家哈拉爾德·楚爾·豪森(Zur Hausen)因證實宮頸癌是由 HPV 感染所致,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獎。
HPV是個龐大病毒家族,包含了200多種病毒。其中HPV16和HPV18型的感染率最高,致病力也最強,是引起宮頸癌的罪魁禍首。
流行病學調查顯示,HPV16和HPV18這兩種HPV病毒聯合導致了73%的宮頸癌,堪稱HPV家族的毒王。
HPV感染途徑很廣泛
HPV感染除了性行為是主要傳播途徑以外,還可通過直接接觸感染。也就是說,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手接觸到了帶有HPV的東西,入廁、沐浴時會不經意將病毒帶入生殖器官,或者是生殖器官直接接觸到帶有HPV的浴巾、浴缸、馬桶等物品都可以傳染上HPV,所以說感染HPV的幾率非常大。感染HPV后,大多數感染會在一定時間后自然消退,并不引起宮頸細胞的改變和致病。即使出現持續性的HPV感染,如果能在早期就及時進行了治療,就可以避免宮頸癌的發生。35歲以上的女性如果存在持續HPV感染的情況,就屬于高危人群,患宮頸癌的風險相對高一些。
多久進行一次HPV檢測?
1、首次HPV 檢測:如果已經30歲以上(特殊人群應提前),且從未進行過HPV檢測,則應在細胞學檢查的同時行一次HPV檢測。
2、如果在20-30歲之間,只有當細胞學檢查結果為臨界,即非典型細胞的改變的情況下需要進行HPV檢測。
3、HPV 復查:如果已經30歲以上,HPV檢測的頻率取決于上一次檢查的結果。如果細胞學和HPV檢測的結果都顯示正常,可每3年進行一次復查。
從炎癥轉化為HPV在發展到癌癥需幾年?
無論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的平均發病年齡提前多少,留給人們發現疾病的時間還是很充裕的。
由HPV感染發展為癌癥需要幾年或十幾年,因此,只要女性有自我保健意識,定期做檢查,絕大多數可以預防。
宮頸癌有一個相對漫長的癌前病變期,從宮頸癌前病變發展成宮頸浸潤癌,平均需要10年時間。在這個時期及時發現并給予正確的治療,完全可以阻斷癌變發展。
HPV宮頸癌疫苗
目前HPV疫苗有三種,二價、四價、九價,「價」代表的是疫苗可預防病毒的種類,價越高,可預防的病毒種類越多。
不同人群根據年齡選擇適合自己的疫苗接種即可,國內批準2價疫苗的接種人群為9~45歲,4價疫苗為20~45歲,9價疫苗為16-26歲。
疫苗接種不能取代宮頸癌篩查
HPV疫苗出現以后,很多人都不再害怕宮頸癌,覺得宮頸癌是可以預防的疾病了,也就不再進行定期的檢查了。
但現階段接種疫苗并不可以代替篩查。HPV疫苗接種者,應該同非接種者一樣,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查。
同時,疫苗的長期效果仍未完全明確,故盡管HPV疫苗是宮頸癌預防的重要一步,但常規宮頸篩查仍不能取消。
總而言之,宮頸癌篩查的益處主要是早期發現宮頸癌癌前病變,可以有效地降低宮頸癌的發病概率。
做到防患于未然,把宮頸癌消滅在萌芽階段。